合作三年多 我终于见到了我的客户

我们有一家服务了三年的客户,一直都没机会见面。最近,我们终于去到客户那里,并且一起工作了两周。最初和我们建立联系,其实是这家公司的CTO要离职了,他是这家公司唯一的技术人员。

本文作者:杨立志

CTO离职后,我们才顶替上

客户公司成立于1899年,已经是百年企业了,其中他们的一些老客户合作甚至已超过三四十年的,在这个行业也算小有名气。他们在我国的上海、深圳、香港等地都设有分公司。

客户的主要联系人Marc是他们的大老板, 他在公司也已经工作超过40年了。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Marc找到我们。因为在他们公司就职20多年的CTO即将离职,而他们公司除了CTO之外,并无其他技术人员,所以急需有人接手现有的系统和维护工作。

项目合作初期,异常曲折,充满了艰辛。因为找到我们的时候,他们的CTO已经提出离职,而等最终确定和我们合作的时候,CTO已经离职了。虽说CTO在离开前整理了很多文档,但是,对我们来说,仅依靠一些文档要熟悉并且保证客户系统的稳定运行,还是极具挑战的。尤其是,客户的这个系统已经开发运行了20多年,涉及到很多之前未曾接触过的系统和服务。

从三个人兼职到四个人全职

合作三年来,我们从未和客户见过面。合作初期,客户为了降低风险,也在美国本地招了一个CTO,和我们一起熟悉系统。我们这边的团队起初是三个兼职人员,一起熟悉系统,几乎每天晚上与客户在zoom 上开1-2个小时的会议,主要是学习客户的业务,解决一些紧急的问题,并且对客户系统的升级提出建议。

前期每天的ZOOM会议团队,我们从客户那里学到了很多系统及行业背景知识,虽说合作初期团体的人员是兼职在项目里,但是每个人每天投入大量的时间主动学习,即使在节假日,我们收到客户报告的问题,也会第一时间进行反馈与调整,及时解决。客户对待工作,也具有极高的热情,我们互相感染着对方,从而拉近了关系。

随着我们对系统越来越熟悉,会议的频率也调整为现在的每周一次。此外,每天我们会有大量的邮件沟通。由于我们也负责客户系统的维护,而两地又有时差,所以给客户留了个人电话,方便紧急情况下的联系。慢慢地,我们和客户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团队也从之前3个人的兼职调整为4个人的全职。

三年多,我们终于见面了!

其实在最开始合作的时候,客户就提出希望我们可以Onsite工作一段时间,由于疫情的原因,一直未能成行。去年,Marc提出了去香港出差的计划,并希望我们如果可行的话,可以安排在港见面。但是,在各种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客户最终改去新加坡,此次见面未果。

2023年年初,疫情得到缓解,客户再次邀请我们onsite,几经周折,终于在2023年国庆节后顺利成行。

杨立志和Marc在一起

这次我们onsite了两周。出乎意料的是,客户老板Marc安排我们住在了他的家里(不敢相信哈)。作为公司的大老板,Marc的年龄与我们的父母相似,我们抵达美国时,已经是周六深夜。他亲自驾车70多公里,前来机场接我们。由于出关等待时间较长,老人家在机场外耐心等候了两个多小时,这份关怀令我们深为感动。

Marc平时独自与太太住在他们宽敞的大House,家里还有两只宁静而年迈的比格犬,这也为我们此行的住宿增添了些许温馨。

杨立志的生活记录

更好的融入 更深的了解

在客户公司工作的两周时间里,除了加深了对客户行业方面的学习,我们获得了许多额外的收获。首先,参与了客户公司内外的社交活动,包括他们的家庭聚会、同事聚会以及朋友的生日party。这种温馨而亲密的安排,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客户及其公司的文化氛围。

杨立志和同事丁振杰参加Marc的聚会
杨立志在Marc家下厨
让他们感受中国菜的魅力

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人际网络,面对面认识了过去三年合作过程中频繁沟通却素未谋面的客户的同事,也结识了客户的一些朋友。这使得我们在业务之外建立了更为广泛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未来的合作。

其次,住在客户家中,每次晚餐以后,总会讨论各种话题,不乏中美之间各种文化和价值观的讨论。这也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客户的家庭和当地的文化,为建立更亲密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与家人共进晚餐、参与家庭聚会,使我们更好地融入了客户的生活,提升了沟通和理解的深度。

在这过程中,我们最深的感触莫过于客户公司所展现的与盛安德相似的家庭式企业文化。在这里,工作不是一项任务,更像是贡献自己的力量,把“家”过得越来越好。这次经历让我深刻领悟到,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业务层面,更是关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与关怀。这样的文化氛围为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愉悦感和幸福感,也使我们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和持久。

告别,更是开始

从客户那回来后,总有人问我感觉怎么样。虽然在现场工作,可能随时会被(客户或者他们的员工)打断,我们的团队很难有整块的时间去处理项目中的问题。但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我认为,和客户见面之前,双方最好能对见面讨论的议题进行明确的定义,使见面更加专注和高效。

杨立志在客户公司

增加信任感

无论我们之前与客户进行多少次的电话或者视频会议,真实世界的见面有助于建立信任,因为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方式。进而构建更加积极、共鸣和有成效的合作。

提高沟通效率

面对面实时交流和互动,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更全面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减少由于单纯的语音或者文字沟通产生的歧义,更加及时准确地处理项目中的问题。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充分发挥远程工作的便捷和优势。但是,合作中,一旦有机会与客户见面,能够更直接的沟通,建立信任,增加了解,还是尽量可以促成。

我们和客户再次开始了远程协作,有了刚刚建立起来的更多的了解和信任,我们的沟通更加高效,相信今后的合作,也会更加顺畅。

杨立志和同事丁振杰
相关内容:

远程程序员聊工作:除了赚钱,还有快乐,也有……教训

不想北漂 不想挪窝 落户成都 作为一个出生在北方城市的90后,尤其是离北京只有1小时的高铁车程,每年都有无数的年轻人加入“北漂”大军。而我,也应该是他们中的一员。不过,在2016年毕业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因为离北京很近,从小经常坐火车去北京,后来通了高铁,更是只要1个小时就能到达。之所以没选择……

Life at Shinetech 远程办公 1205 阅读

程序员故事:从野路子到步入正轨,从通勤60公里到上班不下楼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的故事真的很没有典型性。工作地点从矿山到电脑桌,工作方式从野路子到走上正轨,再从每日通勤60公里到上班不下楼,每一次经历都能让人惊掉下巴。 从矿山走到电脑桌 2012年,我大学毕业了,专业是极其冷门的矿物资源。那时最大的感觉就是,迷茫。虽然在学校联系到了本专业相关工作,但是对于生活……

Life at Shinetech 远程办公 1324 阅读

远程工作 还行!

我是一名程序员,很普通的那种。每天打开社交媒体,总会给我推送程序员失业、某公司优化裁员的各种信息,以前还会打开瞧一瞧,现在直接关闭略过了。现在的我,在家远程工作,我觉得目前的状态还行!我要讲的也是一个平淡的,甚至说无趣也不为过的故事。 大概不到8岁的时候,我成为了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这纯粹是个意外。……

Life at Shinetech 远程办公 1527 阅读

程序员楠的墨尔本之旅

大家好,我是程序员陆楠。不知不觉,两个月的墨尔本出差之旅结束了。相较于2014年新加坡之旅和2016年的美国之旅,这次旅行没有了之前出国的那种紧张感和青涩感,在经过了两个月的生活之后,不管是出行购物,还是与人沟通,都没有了之前出差的那种隔阂感。

Life at Shinetech 远程办公 174 阅读

远程办公:谈谈我遇到的挑战与机遇

每每与身边朋友说起我在家上班,他们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外加两个字:“真爽”。而我,只能无奈地回应:“其实也就那样了,并没有多爽。”这是心里话,但是他们只会觉得我矫情,得了便宜还卖乖,我也只能呵呵苦笑了。
我承认他们部分正确,是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也是人的天性吧,永远不满足。但是,我之所以如此笃定地说,在家办公没有那么舒坦,是因为这两年的远程办公经验让我明白,这种看似“爽”的工作方式,其实暗含着许多挑战,对远程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Life at Shinetech 远程办公 1272 阅读

引导客户不是靠话术 而是全然的负责

近期我们接了一个在线教育的客户,他们业务发展很快,旧有的系统虽然比较稳定但已经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找到我们。充分了解需求之后,我们判断客户提出的任务不现实,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既定目标不可行。于是我们将需求拆分,将功能实现的顺序重新安排:哪些在3个月内可以完成,哪些不行,同时接手客户的运维。

Life at Shinetech 远程办公 905 阅读

写在远程工作半年后:经历过才会懂

我是一名程序员,Ruby开发工程师,坐标上海。曾经有七年左右,先后在两家外企就职。2021年1月,我做出了一个令身边的家人朋友诧异的决定,从高大上的外企离职,入职了一家国内的民营软件开发公司,而且是那种不用去公司打卡的上班模式。 有人会说,靠谱吗?我用这半年多的经历和薪资告诉你,靠谱!有人会问我是不……

Life at Shinetech 远程办公 1389 阅读